马上作古诗:春日骑行偶得
晨光熹微启程时
卯时三刻,东方既白。我跨上那匹枣红马,鞍鞯早已备好,马儿似也知晓今日要踏青,蹄铁叩击青石板的声响格外清脆。晨风裹挟着泥土与桃李的芬芳扑面而来,城门外杨柳新抽的嫩枝拂过衣袖,恍若古人笔下"草色遥看近却无"的意境。
马上口占一绝
紫骝嘶断晓烟开,
野杏枝头蝶未来。
莫道春寒欺客早,
东风已度玉门苔。
山径寻诗得妙趣
行至半山腰,忽见溪畔几株野樱开得正盛。马儿驻足饮水时,花瓣簌簌落在水面上,竟排成个"之"字形。此情此景令人诗兴大发,急忙从鞍袋取出竹纸炭笔。此时山鸟啁啾,仿佛在催促我快些记下这天然诗笺。
- 马背颠簸处:第三句"欺客早"的"欺"字原想用"侵",忽觉马蹄踏碎石子的触感更合"欺"字的力道
- 灵感迸发时:目睹牧童横笛过小桥,当即在诗末添上"玉门苔"的意象
归途炼字见真章
夕阳西沉时分,信马由缰缓缓回城。途中反复吟哦所作,将"蝶未来"改为"蝶未裁",又觉"裁"字太过刻意。最终定稿时,忽忆起东坡"春江水暖鸭先知"的典故,遂保留最初质朴的"来"字。马儿似乎也懂斟酌之乐,每逢我拍鞍称妙便轻甩鬃毛响应。
古人云:"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。"今我于马上得句,方知流动的风景最是滋养文心。归家后立即展卷笔录,惟恐这春日马上诗的灵光随风消散。
暮色渐浓时抵达城门,见守城老兵正在张贴新榜文。忽觉马上作诗正如这春日骑行——不必刻意寻路,自有风景入怀;不必强求格律,天籁自成文章。鞍马劳顿换来七绝一首,倒比平日书斋苦吟更得天然趣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