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
三月廿八日 晴
清晨推开窗时,猝不及防被满眼的绿意撞了个满怀。贺知章笔下"碧玉妆成一树高"的景象,此刻正在小区湖畔徐徐展开。那些昨日还略显单薄的柳枝,经过夜雨的滋润,竟真如翡翠雕琢的丝带般垂落水面。
绿雾迷离的湖畔
信步走向人工湖,新生的柳叶在晨光中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。微风过处,千万条"绿丝绦"轻轻摆动,将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湖面搅碎成粼粼光斑。有早起的燕子穿梭其间,尾羽偶尔掠过水面,荡起的涟漪让倒映的柳枝扭曲成绿色的水墨。
坐在湖心亭记录这些景象时,发现柳树的生命力实在惊人。去年冬天被修剪得只剩光秃秃的树干,如今每个切口处都迸发出七八根新枝,嫩叶在阳光下如同碧玉薄片,难怪古人要用"妆"字来形容——这分明是树木精心打扮的春装。
色彩的渐变诗行
正午时分再访湖畔,光线将柳树的色彩演绎出更丰富的层次。树冠顶端的嫩叶泛着鹅黄,中段渐变成新茶的翠色,而垂到水面的枝条则沉淀出深沉的墨绿。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飞天飘舞的彩带,也似宫廷乐师同时拨动的深浅不同的绿瑟。
傍晚带着素描本再来写生,发现柳枝的投影在湖岸石阶上勾勒出流动的暗纹。有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追着飘落的柳絮奔跑,那抹鲜红在绿色帷幕前划过,恰似古诗里跳脱出来的韵脚。
夜柳的另一种风情
华灯初上时,我见到柳树最动人的模样。景观灯从下方照亮树冠,每片叶子都成了透光的翡翠薄片,整棵树仿佛唐代诗人温庭筠描写的"水晶帘动微风起"。夜钓者的荧光浮标在柳荫下游弋,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星辰落进了湖水,还是柳枝伸向了银河。
归家后翻开《全唐诗》,突然读懂为何古人总爱用金玉比喻柳树。这寻常的树种经过春风的点化,确能展现出"碧玉妆成"的贵气,而"万条垂下"的姿态里,又藏着东方美学特有的含蓄与丰盈。或许明天该带着水彩来,试试能否留住这片转瞬即逝的绿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