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八年级古诗词中的春日遐思:读有感

八年级古诗词中的春日遐思:读《钱塘湖春行》有感

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晴

今天语文课上学习了白居易的《钱塘湖春行》,这首八年级必背古诗词突然让窗外平凡的春日焕发出别样光彩。

「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」

放学时特意绕道湖边,发现诗句里的画面竟真切地铺展在眼前。垂柳新抽的嫩芽像缀满翡翠珠帘,倒映在刚解冻的湖面上,与低垂的薄云构成一幅水墨小品。忽然明白诗人为何要用"初平"来形容春水——那是严冬过后第一抹温柔的涟漪。

「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」

坐在湖边长椅上午休时,两只麻雀突然在头顶的梧桐树上打起架来,扑棱棱震落几片绒絮。这场景让我忍俊不禁,现代城市虽无古时的莺燕,但生灵对春天的渴望千年未变。隔壁单元的李奶奶正在阳台侍弄花盆,她撒土的动作多像诗中啄泥的春燕啊。

诗中的温度计

白居易用"乱花渐欲迷人眼"记录花讯,如今我们班也悄悄流行起"校园春色打卡"。小操场西侧的山桃树昨天还打着骨朵,今晨却忽然绽出粉霞,引得同学们课间争相拍照。生物老师说这叫"积温现象",但我觉得不如诗里"浅草才能没马蹄"说得生动——那分明是大地在测量春天的体温。

跨越千年的春日契约

背到"最爱湖东行不足"时,忽然想起上周全家去湿地公园,爸爸也是这般恋恋不舍地拍摄夕阳。原来八年级课本里的古诗词不是冰冷的考点,而是先民与我们签下的春日契约。当我在日记本上抄写"绿杨阴里白沙堤"时,钢笔尖突然洇开墨迹,像极了湖面荡漾的波光。

合上课本时天色已晚,窗外的玉兰树在暮色中化作朦胧剪影。忽然觉得古诗就像一盏灯笼,照亮了被我们忽略的四季密码。明天要去告诉语文老师,我终于懂得她常说的"万物静观皆自得"了——这大概就是八年级古诗词要教会我们的魔法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