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画鸡古诗里的晨光与童年记忆

《画鸡》古诗里的晨光与童年记忆

一、破晓时的红冠白羽

清晨五点半,我在老家的木窗前被一阵熟悉的啼鸣唤醒。窗外雾气未散,邻居家那只大公鸡正昂首站在柴堆上,鲜红的冠子像一团燃烧的小火苗,雪白的羽毛披着淡金色的晨光——这画面瞬间让我想起儿时背诵的《画鸡》古诗:"头上红冠不用裁,满身雪白走将来。"

记得小学语文课上,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公鸡,我们跟着摇头晃脑地念:"平生不敢轻言语,一叫千门万户开。"那时只觉得诗句朗朗上口,如今在真实的鸡鸣声中,才懂得诗中蕴藏的农耕文明智慧。

二、外婆的剪纸与诗意

翻看旧相册时,发现一张泛黄的照片:六岁生日那天,外婆用红纸剪了《画鸡》的窗花贴在玻璃上。那些镂空的线条简洁有力,红冠部分特意用了双层彩纸,在阳光下会透出深浅不同的红,恰似古诗里"不用裁"的自然神韵。

记忆里的三个细节:

  • 外婆剪鸡眼睛时总会念叨"要活灵活现"
  • 窗花下方必定剪几道波浪纹当作晨光
  • 每年春节都要重剪新的替换

三、消失的晨曲与永恒的诗意

如今城市里再难听到鸡鸣报晓,但每次在菜市场见到笼中待售的公鸡,它们警觉的眼神和鲜艳的冠羽,总会让我想起《画鸡》中那个威风凛凛的形象。上周带女儿去农家乐,她第一次见到活公鸡兴奋得手舞足蹈,我趁机教她背这首诗,孩子居然把"千门万户开"理解成了"开门收快递",逗得众人哈哈大笑。

这让我想起学者说过,《画鸡》的妙处在于将日常景象提升为精神意象。那些雪白羽毛上跳动的晨光,不仅是视觉记录,更是一个民族对时间律动的诗意感知。当我在速写本上涂抹今日所见之鸡时,忽然明白:古诗就像永不褪色的剪纸,在时光里投射出永恒的影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