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杂诗古诗中的春日闲思

杂诗古诗中的春日闲思

晨起偶得

清晨推窗,微风拂面,檐角挂着昨夜未干的雨珠,忽想起王维《杂诗》中那句“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”,一时怔忡。这春日的光景,总教人无端生出些缠绵思绪。

古诗里的草木情

院角的桃树已结了青涩的果子,想起陶渊明《杂诗十二首》中“人生无根蒂,飘如陌上尘”,竟与眼前景致奇妙呼应。古人观一草一木皆能成诗,而今人匆忙,连新绽的蔷薇都少有人驻足。我特意俯身轻触花瓣,露水沾湿指尖,恍若触到千年前那位在南山采菊的诗魂。

午后笺注

翻开发黄的《古诗源》,在泛黄的纸页间重读《古诗十九首》。那些“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”的句子,此刻竟比学生时代读来更觉惊心。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“杂诗”归于一类——人生百味,本就难以归类。

暮色里的顿悟

黄昏时散步至溪边,看粼粼波光如碎金,李白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”的意境蓦然浮现。这寻常暮色因古诗的映照而陡然深邃,方才懂得所谓“杂诗”,实则是将浮光掠影的感悟淬炼成永恒。

归家点亮书灯,在日记本上写下: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”。杂诗古诗如镜,照见千年共通的悲欢。当我们读着“青青陵上柏,磊磊涧中石”时,那柏树与山石,或许正以另一种形态生长在我们的生命里。

(全篇共612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