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蝉》这首古诗与我的夏日记忆
七月十五日 晴
清晨推开窗,熟悉的"知了——知了——"声便灌入耳中。这让我突然想起虞世南的那首《蝉》:"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"这二十个字,竟把夏日的精灵写得如此通透。
蝉声里的童年
记得小时候,每到这个季节就会和表哥拿着竹竿去粘知了。那时的阳光总是金灿灿的,穿过梧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我们踮着脚在树下转来转去,竹竿顶端沾着面筋,稍不注意就会粘到自己头发上。如今读到"流响出疏桐",眼前立刻浮现出那些沾满汗水的午后。
都市里的蝉鸣
现在住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,蝉鸣变得稀罕起来。小区仅有的几棵法国梧桐上,偶尔能听见几声短促的鸣叫。不像老家,蝉声能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。正如诗中"居高声自远",这些小家伙似乎知道,只有攀得更高,声音才能传得更远。
《蝉》这首诗最打动我的是后两句的哲理。蝉的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,就像真正有才华的人不需要刻意宣扬。这个夏天,每当我被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时,就会听听窗外的蝉鸣。它们在地下蛰伏数年,却只能歌唱一个夏天,却依然唱得那么响亮。
意外的发现
今天下班时,在小区绿化带发现一只刚蜕壳的蝉。透明的蝉翼在夕阳下闪着虹彩,让我忍不住驻足。突然明白诗人为什么说"垂緌饮清露",那姿态确实像古代冠冕下的璎珞轻摆。我用手机拍下这神奇的时刻,它比任何空调房都更能消解暑气。
这个夏天,因为《蝉》这首诗,我学会了倾听这些小小音乐家的演奏。它们用生命谱写的乐章,远比我想象的要有深度得多。
《蝉》古诗 原文的意思
《蝉》古诗原文的意思 《蝉》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。这首诗的意思如下: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,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,它的叫声不断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,声音之所以远近都能听见,这并非借助秋风的力量。诗人以蝉自比,表达了自己清高远大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。诗人通过描写蝉的生活环境和声音特点,表达了对蝉的喜爱...
关于蝉的诗句古诗合集
《蝉》 ——宋·苏轼 蜕形浊污中,羽翼便翾好。 秋来闲何阔,已抱寒茎槁。 《蝉》 ——唐·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 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 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 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 《蝉》 ——唐·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 关于蝉的古诗 蝉的古诗 关于蝉的古诗...
蝉这首古诗
从古至今,许多诗人都曾写过有关蝉的诗歌,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杜甫的《登高》。这首诗用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蝉的爱慕之情,让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。 杜甫的《登高》以蝉为乐章,以点染生命的痕迹为旋律,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。诗中的“钟鸣鼎食之家,琴瑟之好,衣服之奇,于我何有?”...
古诗《蝉》虞世南意思合集
【 导语】《蝉》是唐代诗⼈虞世南创作的⼀⾸五⾔古诗,是⾸托物寓意的诗。以物⾃况,表现了诗⼈⾼洁的品格和清远的志 趣。下⾯就和⽆忧考⼀起来了解下虞世南的《蝉》,欢迎阅读! 《蝉》 唐•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 居⾼声⾃远,⾮是藉秋风。 【赏析】 “居⾼声⾃远...
四年级《蝉》古诗
四年级《蝉》古诗 《蝉》唐代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从虞世南的《蝉》一诗,我们可以悟出此种“状物类”文章的三条写作要点:1.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事物来写。将个人之“志”依托在某个具体的“物”之上。于是,这个“物”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,成为作者的志趣、...
古诗《蝉》赏析
古诗《蝉》赏析 古诗《蝉》赏析 蝉 〔唐代〕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作者简介 李商隐(约813年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...
蝉的古诗的意思解释
蝉的古诗的意思解释 《蝉》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,是首托物寓意的诗。原文: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译文:有一只蝉正低着头吮吸清凉的露珠,它的鸣叫声从高大的梧桐树中传来。由于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,而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。扩展资料:《蝉》赏析:这首...
古诗《蝉》虞世南译文
古诗《蝉》虞世南译文 《蝉》是唐朝诗人虞世南的一首佳作,全诗翻译如下: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译文: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,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。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,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。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