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中秋月圆夜,品味古诗"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"的团圆之美

中秋月圆夜,品味古诗"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"的团圆之美

壬寅年八月十五日记

推开窗,银盘似的月亮已悬在墨蓝的天幕上,清辉洒满院落。忽然想起苏轼《水调歌头》中那句"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",字字如珍珠般滚落在心间。

一、古诗里的月光长河

记得儿时祖父教我念这首诗,他粗糙的手指划过泛黄的书页:"这'婵娟'二字最妙,既指月亮,又喻美好。"当时不解其意,如今望着阳台上母亲准备的月饼与桂花茶,忽然懂得这跨越千年的月光,始终串联着中国人的情感血脉。

"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"——月光穿过雕花窗棂的模样,与今夜投影在我书桌上的光斑何其相似。古人不见今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,这轮明月见证了多少离合悲欢。

二、现代灯火中的古典情怀

视频通话铃声突然响起,屏幕里出现妹妹在伦敦公寓阳台上举着月饼的笑脸。她身后的异国夜空挂着同样的圆月,我们隔着八小时时差齐声背诵:"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"电子设备泛着的蓝光与烛台的暖黄交融,传统与现代在此刻达成奇妙的和解。

三、舌尖上的文化记忆

咬开五仁月饼的酥皮,核桃与冰糖的滋味在舌尖绽放。忽然明白为何古人要将"小饼如嚼月"写入诗句——食物承载的记忆比文字更鲜活。父亲指着月饼上的"团圆"纹样说:"这图案从你曾祖母那辈传下来的。"月光透过云层,在青瓷盘上投下流动的水纹。

青花瓷盘盛放的月饼

四、永恒的人间祈愿

夜深时,阳台上只剩我与明月对望。手机里不断传来各地亲友的祝福,忽然觉得苏轼写下"此事古难全"时,或许也像我们一样,在缺憾中执着地守护着圆满的愿望。取笔墨临摹《水调歌头》,墨香混着桂香在宣纸上晕开,最后一笔落下时,一片云正好掠过月轮。

此刻方知,所谓传统文化,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,而在我们与明月对视时,自然涌动的那些古老诗句中。

古诗串烧《中秋十五月圆夜》赏析合集

中秋古诗: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原文译文赏析 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 唐代: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园边。 今年八月十五夜,湓浦沙头水馆前。 西北望乡何处是,东南见月几回圆。 昨风一吹无人会,今夜清光似往年。 【译文】 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,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。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,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...

颂中秋节观察月亮或是跟家人团聚观悦吃月饼或者一些事情用作文_百度文 ...

古往今来,多少文人墨客在这中秋之月的映照下,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。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苏轼借月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祝愿;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,王建在中秋之夜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。月光下的大地一片宁静,人们的心灵也在这宁静中得到了慰藉。中秋是团圆的象征。无论身在...

中秋节讲话稿(精选7篇)

中秋节讲话稿1 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大家早上好!你们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吗?(中秋节),是的,昨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,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。据说这天晚上月球距地球最近,月亮最大最圆,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,把中秋节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。所以又被称为“团圆节”。说起中秋节的来历,总少不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