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三衢道中寻梅记:一场与古诗对话的春日之旅

三衢道中寻梅记:一场与古诗对话的春日之旅

梅子黄时日日晴

清晨推开木窗时,檐角的风铃正与三衢道中的暖风私语。曾几笔下"梅子黄时日日晴"的景致倏然在眼前具象——远山衔着半轮朝阳,石板路上跳跃着细碎的金斑,连空气都裹着熟透梅子的甜香。

古道寻诗痕

踩着青苔斑驳的石阶向上,每一步都像在翻阅泛黄的诗笺。拐角处几株老梅虬枝斜出,褪尽芳华的枝头挂着青黄小果,正是诗中"梅子黄时"的注脚。树皮皲裂的纹路里藏着八百个春秋的雨雪,指尖抚过时,仿佛触到当年诗人驻足的体温。

"小溪泛尽却山行"的意境在此处徐徐展开。踩着露出水面的卵石穿过潺潺溪流,对岸竹林里忽然惊起白鹭,翅尖掠湿了《三衢道中》的韵脚。山径转折处,野蔷薇的藤蔓正悄悄攀上刻着古诗的碑石。

绿阴不减来时路

午后山雾渐浓,层层叠叠的绿在雾气中洇成水墨。油桐树宽大的叶片承接住所有天光,将林间小径染成翡翠长廊。这"绿阴不减"的清凉世界,竟与八百年前诗人纳凉处完美重叠。树影婆娑间,依稀看见青衫文士摇着折扇拾级而上。

添得黄鹂四五声

山岚忽散时,一串清亮的鸟鸣自头顶坠落。抬头只见金翅鸟在枇杷树梢跳跃,却比曾几笔下的黄鹂更添几分野趣。坐在半山亭剥着新摘的杨梅,酸涩的汁水突然让古诗有了味觉的维度——原来"梅子黄时"的滋味,是带着山林晨露的微酸回甘。

暮色漫过山脊时,整条三衢道都成了流动的诗卷。归途的每一步,都在青石板上叩响平平仄仄的余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