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上古诗里的稻香与童年
一垄金黄,半卷诗行
清晨推开木窗时,远处田垄上已浮动着《田上古诗》里描绘的雾霭。农人佝偻的身影在稻浪间时隐时现,像极了泛黄诗卷里走出的水墨剪影。我忽然想起那句"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",千年光阴在这片土地上竟未留下半点隔阂。
二、泥土里的平仄
赤脚踩进秧田的刹那,冰凉的淤泥从趾缝溢出。弯腰插秧时,惊起的水珠在阳光下划出弧线,恰似《田上古诗》中"大珠小珠落玉盘"的韵律。隔壁阿婆哼着俚俗的栽秧调,竟与杜甫"夜雨剪春韭"的节奏暗合。原来真正的诗律,早就藏在祖辈弯曲的脊椎骨里。
晌午躲在樟树荫下啃青团,看蚂蚁在《田上古诗》残页上跋涉。纸页间干涸的墨迹像龟裂的稻田,而那些工整的繁体字,分明是祖先用犁铧在时光里刻下的田垄。
三、暮色中的诗眼
晚风掠过稻尖时,整片田野忽然变成活着的《田上古诗》。白鹭掠过的地方,是"一行白鹭上青天"的留白;蛙鸣响起的角落,正应了"稻花香里说丰年"的平仄。祖父烟锅里明灭的火星,竟比任何警句都更懂"粒粒皆辛苦"的真意。
四、枕着稻穗入眠
夜露渐浓时,我把白日拾得的稻穗压在日记本里。忽然明白《田上古诗》从来不是写在纸上——当蟋蟀在墙角吟出"七月在野"的章节,当月光为粮仓镀上"疑是地上霜"的注脚,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的诗行,在四季轮回中续写着永恒的田园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