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日寻芳记——重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有感

春日寻芳记——重读古诗《宿新市徐公店》有感

一、篱落深处的童年记忆

清晨推开窗时,檐角麻雀的啁啾声将我的思绪拽回杨万里的诗句:"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新绿未成阴。"二十年前外婆家的柴扉小院倏然浮现——爬满牵牛花的竹篱笆歪斜着身子,石板缝里钻出的蒲公英总被我连根拔起,外婆佝偻着腰在菜畦间除草的模样,竟与诗中"儿童急走追黄蝶"的拙趣遥相呼应。

古诗《宿新市徐公店》全文

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新绿未成阴。
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
二、菜花田里的生命哲思

午后特意骑车至郊外农庄,金黄的油菜花海在风中翻涌如浪。几个戴草帽的孩童举着网兜奔跑,惊起的粉蝶掠过我的鬓角,刹那间领悟诗人笔下"飞入菜花无处寻"的深意——那消失的岂止是黄蝶?分明是抓不住的流光,是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模糊的田园牧歌。

蹲下身细看泥土里忙碌的蚂蚁,突然想起上周在写字楼加班到凌晨三点的自己。玻璃幕墙外的霓虹与眼前摇曳的菜花重叠,现代人追逐的"黄蝶",或许早已变异成报表上的数字与社交媒体的红点。

三、新市古镇的时空对话

循着电子地图找到重建的徐公店遗址时,夕阳正为仿宋建筑镀上蜜色。导游指着电子屏介绍的"古代驿站复原图",而我的目光却被墙角一株野桃树吸引——虬枝上绽开的淡粉花朵,与八百年前诗人所见的新绿嫩芽,分明是同一条生命脉络的延伸。

暮色中买下一罐农家自酿的桂花蜜,标签印的正是杨万里这首诗。归途地铁上,发现邻座女孩背包挂着"采菊东篱下"的刺绣挂件。原来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,打捞着沉没在混凝土森林里的诗意。

结语:永恒的春日寓言

这首诗像一枚时光胶囊,封存着人类对自然的永恒眷恋。当我在日记本写下这些文字时,窗台多肉植物新抽的嫩芽正轻轻触碰纱窗。或许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"新市徐公店",让奔跑的灵魂有片刻栖息的篱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