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——春日观燕记

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

三月廿八日 晴

清晨推开木窗时,一对乌亮的剪影正掠过檐角。那伶俐的尾羽在晨光中划出墨痕,倏忽便钻进梁间新垒的泥巢里——是燕子回来了。

一、衔泥的诗人

记得刘禹锡写"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",此刻竟在眼前活了。这对小家伙啄着湿润的春泥,每趟往返都要在电线上歇脚,像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。它们衔来的何止是草茎?分明是千年诗韵。

东晋的乌衣巷早已湮灭,可燕子的轨迹依旧。它们不认得王导谢安的宅邸,只管寻找向阳的屋檐。这般从容,倒教人想起韦庄的"燕子不归春事晚"——其实春事何曾晚?只是人心易老罢了。

二、檐下的轮回

母亲说这是去岁那对燕子的后代。雏鸟初飞那日,全家人在廊下仰头数着:一只、两只...最后那只灰扑扑的小家伙摔在芍药丛里,父亲用蒲扇轻轻托它上梁。如今它们记得这片青瓦,就像记得古诗里的平仄。

  • 二月衔泥筑新巢
  • 四月教雏语呢喃
  • 八月辞巢向南去

三、穿堂的时光

黄昏时它们斜斜穿过厅堂,羽翼掠起细微的风。祖父的紫砂壶腾起白雾,恍惚间与旧年光景重叠。这寻常百姓家的燕子,飞越了王谢的雕梁,飞过了李白的月光,此刻正用尾羽丈量我窗前的夕阳。

忽闻雏燕初啼,清嫩如露。原来千年诗句,从来都在羽翅间扑棱棱地活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