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廿八日 晴
清晨推开窗,忽见院角那株老梨树不知何时已缀满白花,李煜那句"春花秋月何时了"蓦然浮上心头。这七个字里藏着的,何止是亡国之君的怅惘,更有着所有中国人对季节流转的敏感。
一、花事如潮
沿着青石板路往城郊走去,野蔷薇攀着篱笆吐露芬芳,粉白花瓣上还凝着晨露。想起王维《鸟鸣涧》里"人闲桂花落"的意境,此刻却是"人忙春花闹"。菜农们担着刚摘的香椿叫卖,穿校服的少年骑着单车掠过花雨,外卖员的保温箱上落着几瓣樱花。古人看花总要煮酒吟诗,现代人的赏花倒多了几分烟火气。
二、诗中的花开花落
坐在茶棚里翻看《全唐诗》,才发现"春花"这个意象竟有三百二十余处。杜甫写"感时花溅泪"时,长安城的牡丹想必正艳;李商隐吟"相见时难别亦难"时,巴山的夜雨可能正打着海棠。最妙是孟浩然"春眠不觉晓"的慵懒,与李清照"知否知否"的娇嗔,隔着三百年时空,都在嗔怪那风雨摧花的无情。
"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"
"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"
三、数码时代的芬芳
傍晚路过市民广场,见不少人在桃树下举着手机。凑近看才明白,原来是在用识图软件辨认花种。突然觉得好笑——古人要是有这技术,哪还需要写"乱花渐欲迷人眼"?转念又想,科技再发达,终究替代不了白居易"闲折两枝持在手"的触感,更模拟不出李清照"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"的那份婉转。
结语
回家路上特意绕道花市,买了束雪柳插在青瓷瓶里。电脑屏幕的光映着素白花枝,竟与千年
标签:
春花秋月何时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