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朝辞白帝彩云间:三峡古诗中的诗意之旅

一、晨光中的白帝城

清晨五点,我站在白帝城的青石台阶上,望着长江对岸渐渐泛起的鱼肚白。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的诗句突然涌上心头:"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"此刻的瞿塘峡口,晨雾如纱般缠绕着赤甲山,确如诗中所绘的"彩云间"景象。

导游指着山腰间若隐若现的亭台说:"那座红墙建筑就是真正的白帝庙,西汉公孙述在此筑城时,因见井中有白气腾空,自以为白帝降世而得名。"我忽然明白,李白笔下绚丽的开篇,原来藏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。

二、轻舟穿越时空

乘坐的观光船驶入夔门时,两岸峭壁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拔江而起,船舷与岩壁最近时不过十余米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中"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"的描写在此刻变得无比真切。当游轮经过巫峡神女峰,同船的老先生忽然吟诵起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:"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"

我注意到船舷边有位画家正在速写本上涂抹,走近发现他正将十二峰轮廓与杜甫《夔州歌》的片段交错排列。他抬头笑道:"画三峡不配古诗,就像做菜不放盐。"这句话让我在后续航程中,总不自觉地在景观与诗词间寻找对应。

三、诗碑前的沉思

下午在西陵峡的秭归码头,我见到了巨大的屈原纪念馆。馆前广场上立着苏轼《屈原塔》的诗碑:"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"讲解员说每逢端午,当地人会在此举行吟诗会,用古调朗诵《离骚》选段。

坐在江边的石凳上,我翻看着手机里拍摄的各代三峡诗作。从刘禹锡的"瞿塘嘈嘈十二滩,此中道路古来难",到陆游的"便下襄阳向洛阳",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字在山水间获得了新的生命。傍晚返航时,落日将江水染成金红色,恍惚中似乎看见历代诗人的身影在波光中重叠。

旅行记事:

  • 05:30 白帝城观日出
  • 08:15 乘船过夔门
  • 11:00 巫峡神女峰摄影
  • 14:30 参观屈原纪念馆
  • 17:00 江边品茶读诗

回程的航班上,我在日记本写下:今日最大的收获不是两百张照片,而是那些突然鲜活的诗句。当文字与实景相遇,就像茶叶遇上沸水,终于舒展成它本该有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