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观沧海》中的秋日随想
10月15日 星期六 晴
今天语文课学习了曹操的《观沧海》,那句"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"让我思绪万千。放学后,我特意骑车来到城东的观景台,想模仿古人"登高望远"的意境。
沧海桑田的触动
站在观景台上,虽然没有碣石山的气势,但眼前开阔的江面依然让我想起诗中"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"的景象。秋风拂过脸颊,带着些许凉意,江水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波纹,几艘货船缓缓驶过,竟与诗中"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"的壮阔有几分神似。
"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"
反复吟诵着这些诗句,突然发现原来古人眼中的自然与我们看到的并无二致,只是他们用更精妙的语言捕捉了那份感动。江水千年不息地流淌,就像诗歌穿越时空依然鲜活。
生活中的诗意发现
回家的路上,我刻意放慢车速。路旁梧桐树的叶子开始泛黄,一阵风吹过,落叶纷飞如蝶。这让我联想到《观沧海》中隐含的时节更迭之感。曹操写这首诗时正值秋季,虽然诗中未直接描写秋色,但那种苍茫大气不正是秋日的特质吗?
路过小区花园时,看见几个孩童在落叶堆里玩耍,欢笑声中,我忽然明白:诗歌不必总是遥不可及。初一课本里的这些古诗,其实都在教我们用诗意的眼光看待平凡生活。就像今天我看到的江景,虽不及沧海壮阔,但只要用心体会,同样能找到"歌以咏志"的感动。
期待新的发现
合上日记本前,我又读了一遍《观沧海》。老师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之一,我想,或许明天可以去图书馆借本古诗集,看看其他诗人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模样。这次意外的"观江"经历,让我对初一上册的古诗单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。
(全文共计652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