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——记我的恩师张老师
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——记我的恩师张老师

一、初识恩师

记得第一次见到张老师是在初中开学典礼上,她穿着朴素的蓝色连衣裙,站在讲台前用清亮的声音朗诵着李商隐的《无题》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。那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两句诗的深意,只觉得老师眼中有种特别的光彩。

二、三尺讲台的坚守

张老师教我们语文,每次上课都能感受到她对教学的热情。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,她讲课讲到激动处会摘下围巾;夏天汗水浸透衬衫,粉笔灰沾满袖口也浑然不觉。有次我因病缺课,她竟带着教案来我家补课,那时我才真正明白“蜡炬成灰”的奉献精神。

2.1 那些难忘的课堂瞬间

她总能用生动的例子诠释古诗文:讲《岳阳楼记》时带来洞庭湖的沙石,教《木兰诗》时播放战马嘶鸣的录音。最让我感动的是毕业前最后一课,她哽咽着说:“你们就像春蚕吐出的丝,终将织成锦绣前程。”

三、润物细无声的关怀

张老师有个泛黄的记事本,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特点。我曾在办公室偶然看到自己的那页写着:“内向但敏感,需要多鼓励。”难怪她总在作文批改时多写几句评语,在我回答正确时特意让全班鼓掌。

四、师恩永难忘

如今我已大学毕业,但每年教师节都会想起张老师批改作业到深夜的身影。去年同学聚会听说她退休了,却还在义务辅导留守儿童。这不正是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的最好诠释吗?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她用一生践行着教师的誓言,就像那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。

谨以这篇日记,致敬所有如张老师般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。你们用知识的丝线编织梦想,用无私的爱点亮人生,你们是真正的“人类灵魂工程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