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炎读古诗,心静自然凉
——2023年7月15日 晴
窗外的蝉鸣此起彼伏,阳光透过梧桐叶的间隙,在书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我翻开泛黄的诗集,指尖触碰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,忽然觉得酷暑也变得诗意起来。
一、古诗里的盛夏光景
"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",杨万里的《小池》倏然跃入眼帘。恍惚间,我仿佛看见老家池塘里新绽的莲苞,红蜻蜓停驻时颤动的薄翼搅动了整个夏天的呼吸。这些天我正在临摹王维的《积雨辋川庄作》,"漠漠水田飞白鹭,阴阴夏木啭黄鹂"两句尤其让我着迷,用水墨晕染出雨后田园的氤氲,连空调房的冷气都染上了青草香。
二、消暑的千年智慧
李白在《夏日山中》写道:"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"古人没有电扇空调,却懂得与自然和解的智慧。午后我学着白居易《消暑》里"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"的意境,把书桌移到阳台。凉风穿堂而过时,突然明白为什么苏轼会说"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",原来最珍贵的清凉,往往藏在骤雨初歇的清晨。
特别摘抄:
柳宗元《夏昼偶作》
"南州溽暑醉如酒,隐几熟眠开北牖。
日午独觉无馀声,山童隔竹敲茶臼。"
三、现代生活的诗意栖居
傍晚散步时,看见小区儿童戏水区飞溅的水花,竟与杜甫"竹深留客处,荷净纳凉时"的意境重叠。回家路上买了西瓜,刀尖划开翠绿瓜皮的瞬间,"碧蔓凌霜卧软沙,年来处处食西瓜"的宋代诗句自动浮现在脑海。原来古诗从未远离,它藏在冰淇淋融化的轨迹里,躲在雷阵雨前的闷热中,等着我们用发现的眼睛去重逢。
合上诗集时,晚风正掀起纱帘。这个夏天,因为有了古诗的陪伴,连热浪都变成了温柔的平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