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下独酌思故乡——品李白《静夜思》中秋夜
一、桂香里的千年回响
推开雕花木窗时,满院月光如积水空明,恍惚间听见有人吟诵:"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"这流传千年的诗句突然撞进中秋的夜色里。李白笔下那抹霜色,此刻正静静铺在阳台的绿萝叶上,远处高楼的霓虹倒像是对盛唐月色的某种注解。
《静夜思》唐·李白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二、月光照亮的记忆褶皱
母亲总在中秋夜将月饼切成六瓣,瓷盘转动时芝麻馅的香气会裹着这句诗飘过来。二十年前老房子的水泥阳台,父亲指着月亮讲述诗仙醉酒的传说,那时不懂"疑是地上霜"的妙处,直到后来在北方见到真正的秋霜——那种清冷的质感,确实像极了今夜漫过手机屏幕的月光。
现代人的乡愁被折叠在视频通话的方框里,但当我们三代人隔着屏幕同诵这首诗时,某种古老的共鸣依然在电流中震颤。祖父用方言吟诵的第二句总带着上扬的尾音,仿佛真的在质问那究竟是月光还是寒霜。
三、诗行间的永恒中秋
考古发现证明唐代月饼与今迥异,但人类对圆满的渴望从未改变。李白当年望见的明月,此刻正悬在我点着电子蜡烛的窗前。外卖送来的流心奶黄月饼在桌上冒着热气,玻璃映出我同时看着月亮和手机屏的古怪倒影——我们依然在重复"举头望明月"的动作,只是颈椎病的疼痛替代了古人的潇洒。
朋友圈刷屏的月亮照片里,有人配文"千里共婵娟",有人写"海上生明月",但出现频率最高的仍是这首小学必背之作。或许正因为它的纯粹,二十字的容器恰好盛放下所有时代游子最本真的思念。当我在异地医院的走廊里看见月光漫过急救推车时,突然理解为何这首诗能穿透千年:人类对故乡的眷恋,永远是最温柔的软肋。
今月曾经照古人
无人机在CBD上空拼出巨型玉兔时,邻家孩童正用平板电脑朗读这首诗的英文译本。我们发明了无数种新的团圆方式,却仍在每个中秋夜,被这首最简单的诗轻轻叩开心门。
【精品】诗词赏析:李白《月下独酌四首·其一》.pdf
诗词赏析:李白《月下独酌四首·其一》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李白有《李太白集》,诗作多为醉时所写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...
中秋演讲稿
中秋演讲稿1 今天是十一国庆节,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——中秋节,双节同庆,普天同乐!上一次,这两个节日重合过的年份还是20xx年,而下一次要等到20xx年,所以这一天,很有意义,值得纪念。国庆节和中秋节,对我们每个中国人而言,都是很重要和重视的节日。国庆节是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