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古诗望天门山

《望天门山》游记: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邂逅

一、缘起

清晨整理书柜时,李白的《望天门山》突然从旧课本中滑落:"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..."那些泛黄的字句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我三年前游历天门山的记忆闸门。

原诗摘录

天门中断楚江开,
碧水东流至此回。
两岸青山相对出,
孤帆一片日边来。

二、身临其境

2019年深秋,我站在芜湖天门山景区观景台上。眼前的长江在陡峭山崖间奔涌,赭红色的山体被阳光镀上金边,恍然与诗中"两岸青山相对出"的景象重叠。游船划过江面拖出的白浪,恰似李白笔下那叶"孤帆"的现代注脚。

地理发现

  • 东西梁山:实际由长江两岸的东梁山(博望山)与西梁山组成
  • 水文奇观:江水在此形成30度急转弯,造就"碧水回旋"的独特景观

三、古今对话

在景区碑林驻足时,发现历代文人留下的20余处石刻。明代书法家张弼的狂草碑文尤为震撼,其笔势如江涛拍岸,与李白诗中的气象万千遥相呼应。导游讲述的民间传说更添趣味——据说李白当年在此醉酒题诗,墨汁染黑了一方山石。

当地老渔民告诉我:"别看现在江面宽,唐朝时两岸山崖几乎相接,行船如过天门。"这番解说让我突然理解诗中"中断"二字的精妙。

四、诗意栖居

傍晚在江畔民宿小憩,推窗可见山影入江。翻开随身携带的《李太白全集》,发现《望天门山》竟作于诗人62岁高龄。那些雄奇的诗句突然有了温度——这是历经沧桑后依然蓬勃的生命力。我在旅行日记中写道:"当文字照进现实,千年的时光不过是一江春水的距离。"

旅行贴士

最佳季节交通方式必体验
9-11月芜湖市区乘游6路公交乘船观江心洲

回程时特意带走一片江滩卵石,如今它正压着那页偶然重现的诗稿。每次触碰这枚带着水纹的石头,耳畔就会响起长江的涛声,看见那个白衣飘飘的诗仙,正站在历史的彼岸对我微笑。
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