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枝词·杨柳青青江水平
一场春雨后的江南日记
清晨推开木窗,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泥土芬芳扑面而来。昨夜一场淅沥春雨,将庭院里的竹叶洗得青翠欲滴,让我忽然想起刘禹锡那首《竹枝词》:"杨柳青青江水平,闻郎江上踏歌声。"
竹影摇曳的早市
撑着油纸伞穿过石板巷,早市已热闹非凡。卖藕的阿婆用竹篮盛着沾露的嫩藕,青瓷碗里浮着雪白的豆腐脑,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竟真如诗中所写"东边日出西边雨"。卖竹编的老汉手指翻飞,细篾在他掌心化作振翅的蜻蜓,让我忍不住买下两只别在衣襟。
江畔寻诗踪
午后放晴,我沿着护城河漫步。垂柳新抽的嫩芽拂过水面,对岸传来悠扬的船工号子。忽然瞥见石阶边有女子在捶洗衣物,木杵起落间水花四溅,恍惚与千年前"道是无晴却有晴"的意境重叠。坐在老槐树下翻开笔记本,墨迹在宣纸上晕开成竹叶的形状。
忽记少时学唱竹枝词,
阿母教捻柳叶作竹笛。
今朝重闻江上歌,
始知诗中烟雨味。
夜读的顿悟
晚间在灯下重读《竹枝词九首》,发现古人早将生活写成绝句。第三盏茶凉时,窗外传来孩童嬉闹声,他们用竹竿挑着纸灯笼跑过青苔小径,光斑跳动如散落的星子。原来所谓诗意,不过是把杨柳风、卖花声、捣衣杵都记在心里。
合上日记本时,一枚竹叶书签从页间滑落,上面还沾着今晨的雨露。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