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长安秋望古诗》中的秋日遐思
一叶知秋,长安如画
清晨推开窗棂时,檐角已凝了薄霜。忽然想起杜牧《长安秋望古诗》中"楼倚霜树外,镜天无一毫"的句子,这座城市的秋意,竟与千年前的诗句如此严丝合缝。
南山与秋色,气势两相高。
楼倚霜树外,镜天无一毫。
——杜牧《长安秋望古诗》
二、雁字回时
午后漫步曲江池畔,见三五鸿雁掠过银杏林梢。金黄的扇形叶片在风中旋转坠落,恍惚间分不清是落叶还是飞鸟。诗人笔下"南山与秋色,气势两相高"的壮阔,此刻化作池水微澜里颤动的光斑。
三、暮色长安
黄昏时登上大雁塔顶层。西风裹挟着钟楼隐约的暮鼓声,将整座城池染成琥珀色。现代玻璃幕墙与唐代坊墙在夕照中奇妙交融,正如《长安秋望古诗》里永恒凝固的秋色,穿透时空与此刻的我相遇。
笔记:
1. 小雁塔银杏林尚未全黄
2. 明日需带相机拍摄晨霜
3. 查证杜牧写作此诗时的具体位置
四、灯火阑珊
归途经过大唐不夜城,LED灯笼与诗句灯牌将秋夜照得通明。游人们举着糖葫芦自拍,孩童追逐着发光的气球。忽然懂得《长安秋望古诗》最动人处,不在肃穆的"镜天无一毫",而在那些未写尽的市井烟火——就像此刻我掌心握着温热的烤红薯,看霓虹在落叶上投下斑斓的光影。
深夜整理照片时,窗外飘起细雨。屏幕里定格的秋色与窗棂上蜿蜒的雨痕重叠,突然想起某位学者说过:"所有怀古都是咏今"。千年前的诗人望见的,或许正是这般带着红薯香气的、活色生香的长安之秋。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