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——记一次边疆研学之旅
一、塞外风烟入梦来
清晨五点的戈壁滩还裹着寒意,越野车碾过碎石路的声响惊起几只沙雀。我贴着车窗,看远处祁连山的雪顶被朝霞染成金红色,忽然就想起王昌龄那句"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"。此刻的阳关遗址上,残存的汉代烽燧像位沉默的老兵,斑驳的夯土层里还嵌着箭镞的锈迹。
研学导师老马是退役边防兵,他摸着烽火台凹陷的传令孔说:"当年卫青霍去病在此点兵,如今我们脚下每寸土都浸着将士的血。王昌龄写这诗时,阴山防线已坚守了八百年。"
二、玉门关外故人来
午后在敦煌博物馆见到件特别的文物——唐代铜弩机。玻璃展柜里,青铜构件泛着幽光,机括处的磨损痕迹清晰可见。解说员提到《从军行》的创作背景时,窗外忽然卷起沙尘暴,黄沙拍打窗棂的声音竟与展厅里播放的戍边鼓角声重叠。
历史的三重回声
- 汉代:霍去病河西大捷后设立四郡
- 唐代:王昌龄在陇右节度使幕府任职
- 当代:我们在无人机巡逻画面里看界碑
三、葡萄美酒夜光杯
当晚的篝火晚会上,哈萨克族少年阿依波力弹着冬不拉唱起古歌。月光下的嘉峪关城墙泛着青灰色,让人想起诗中"秦时明月汉时关"的时空交错。老马掏出军用水壶与我们共饮,葡萄汁在搪瓷杯里晃出涟漪,他说:"现在不用'不教胡马度阴山'了,但守护疆土的精神永远年轻。"

归程飞机穿越云层时,我翻开笔记本写道:诗词里的金戈铁马化作今日的界桩与卫星,而"龙城飞将"的魂魄,早已熔铸进每个中国人的血脉。这或许就是王昌龄留给我们的密码—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对家园的坚守永远是最美的诗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