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廿三 霜降
晨起推窗,忽见院角那丛寒菊已顶着白霜绽开,蓦然想起郑思肖《寒菊》诗:"花开不并百花丛,独立疏篱趣未穷。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。"
一、寒菊的启示
这倔强的花儿总在百花凋零时绽放,像极了古人笔下"傲霜枝"的写照。霜越重,它的金黄愈发明艳,花瓣层层叠叠如鎏金的铠甲。我蹲下身细看,发现每片花瓣边缘都凝结着细小的冰晶,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芒。
忽然懂得诗人为何说"宁可枝头抱香死"——寒菊从不肯委顿凋零,即便枯萎也要挺立枝头,这种倔强何尝不是对生命尊严的坚守?
二、古今对话
午后翻检《全芳备祖》,发现宋代史铸咏寒菊:"玉攒碎叶尘难染,露湿香心蝶未知。"此刻窗外的寒菊正应此景,晶莹的霜露包裹着花心,连蜂蝶都不敢轻易叨扰。这种孤高清冷的气质,与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"的闲适截然不同。
三、生命的温度
暮色中给菊花支起苇帘挡风,手指触碰枝干时惊觉其温热。原来在-3℃的寒夜里,菊花细胞会主动分解淀粉产生热量,这是何等惊人的生命力!这让我想起晚唐黄巢《不第后赋菊》:"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"
夜读时忽有感悟:寒菊古诗流传千年,不仅因文字之美,更因那"枝头抱香"的意象早已成为文人的精神图腾。今日与寒菊相对,方知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?
(日记后续补记:深夜起身观菊,月光下的花影在粉墙上勾勒出写意水墨,恰如徐渭《菊竹图》的意境。取宣纸速写数幅,留待明日题诗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