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梅花宋王安石古诗

冬日寻梅记——读王安石《梅花》有感

一、寒梅初遇

清晨推窗,忽见院角数点红梅凌寒独放,蓦然想起王安石那首千古绝唱:"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"这二十字如冰棱般清澈的诗句,此刻竟与眼前景致完美重合。

《梅花》新解

细品诗中"凌寒"二字,恍若看见千年前那位改革家踏雪寻梅的背影。他笔下的梅花不似林逋"疏影横斜"的隐逸,而是带着倔强的生命力,正如其变法理想般孤傲决绝。那缕"暗香",何尝不是诗人不改初心的精神写照?

二、雪中对话

午后飘起细雪,我裹着棉袍立于梅树下。花瓣承雪更显晶莹,忽然领悟诗中"雪"与"香"的辩证——王安石以否定句式"不是雪"来确认梅的存在,恰似他面对质疑时那句"天变不足畏"的铿锵回应。这株老梅虬枝盘曲,裂纹间凝结的冰晶,倒像是岁月给诗作的标点。

三、夜读沉思

晚间重读《临川先生文集》,发现《梅花》作于1075年变法受挫时期。案头梅花插瓶幽香浮动,忽然明白:诗人写梅不绘其形而传其神,正如日记不必事无巨细,贵在捕捉心灵的震颤。这让我想起昨日邻居老人扫雪时哼的梆子戏,沙哑声线里藏着的故事,或许就是我的下一篇日记素材。

临睡前,雪住云开。月光给梅枝镀上银边,暗香愈发明澈。忽然懂得这"暗香"的深意——真正的精神力量,从来不需要张扬宣告。就像王安石这首诗,历经千年依然在每个冬日,轻轻叩动寻梅人的心扉。

(日记尾记:今日偶得七言残句"砚冰未解墨先润,为写新诗探早梅",或许他日可续成绝句。梅香入梦,当学荆公作诗,如老梅著花,瘦劲中见风骨。)
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