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

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冬日山居日记

一、风雪夜归人

清晨推窗时,山间积雪已没过脚踝。忽然想起刘长卿那句“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”,昨夜的风雪竟与千年前的诗人所见如此相似。屋檐下的冰棱折射着晨光,像一串水晶帘幕,远处芙蓉山的轮廓在雪雾中若隐若现,恍若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中“柴门闻犬吠”的画面正穿越时空重现。

1. 山居日常

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去后院取柴,木栅栏上蹲着几只麻雀,见我走近也不飞走,只是歪着头打量。这让我想起诗中“风雪夜归人”的意象——在这片银装素裹的天地里,人与动物都成了平等的过客。午后煮茶时,炉火将陶壶烤得发红,水汽氤氲中仿佛看见那位芙蓉山主人正披着蓑衣推门而入。

二、诗境照现实

傍晚去溪边打水,发现冰层下仍有活水流动。蹲下身细看,竟有两条小鱼在冰窟窿里游弋,这顽强的生命力与“天寒白屋贫”的苍凉形成奇妙对照。归途遇见村里老猎户,他扛着新打的野兔笑道:“这雪再下三天,就能逮着狐狸啦!”此刻才真正读懂诗中“柴门闻犬吠”的生活气息——严寒中始终跃动着温暖的生机。

2. 夜话围炉

入夜后风雪又起,我裹着毛毯记录今日见闻。窗外松枝不时划过窗棂,沙沙声与炭火噼啪声交织成韵。突然理解刘长卿为何用“风雪夜归人”作结——在这寂寥山居中,每片雪花都是故事的注脚,每盏灯火都在讲述着永恒的羁旅情怀。此刻我的钢笔与唐代的毛笔,隔着时空书写着同样的感动。

后记:山居三日,方知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不仅是诗,更是一面映照古今的镜子。当现代人逃离喧嚣,那些关于风雪、贫屋、犬吠的意象,依然能唤醒我们血脉里对自然的敬畏与依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