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田家古诗中的田园生活日记

田家古诗中的田园生活日记

晨起耕作的田园时光

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田野上,我翻开《田家古诗》,读到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时,仿佛看到千年前农人劳作的身影。推开木窗,远处邻居王叔正赶着牛犁地,泥土的芬芳混着青草味扑面而来。我戴上草帽,拎着水壶走向自家菜园,路边的野菊沾着露珠,像极了古诗里“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”的画面。

《归园田居》摘句

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
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

午后的诗意栖居

正午在槐树下小憩时,蝉鸣声让我想起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中“日长篱落无人过,惟有蜻蜓蛱蝶飞”的闲适。竹席上摊开的诗集被风吹动,停在王维《渭川田家》那页:“斜阳照墟落,穷巷牛羊归。”此刻院墙外果然传来牧童的笛声,三两只白鹭从稻田惊起,在蓝天划出银色的弧线。

农家小记

  • 摘新茶:后山茶树冒了嫩芽,采茶时总想起“前村后垄桑柘深,东邻西舍无相侵”
  • 修篱笆:用荆条补院墙时,麻雀在枝头跳来跳去,应了“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”

暮色里的农耕文明

傍晚帮母亲收晒场的稻谷,金黄的谷粒让我突然理解“稻花香里说丰年”的喜悦。邻居送来新酿的米酒,父亲在葡萄架下讲起“桑柘影斜春社散,家家扶得醉人归”的典故。月亮升起时,整个村庄笼罩在温柔的蓝灰色中,远处传来断续的蛙鸣,恰似古诗里“雨足高田白,披蓑半夜耕”的意境。

合上诗集时,发现这些流传千年的田家古诗,原来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。那些关于土地、劳作与节气的文字,依然在今天的炊烟里、在农人的皱纹间、在四季的轮回中鲜活着。或许这就是中华农耕文明最动人的传承——用最朴素的诗句,记录最永恒的人间烟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