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泊秦淮古诗

夜泊秦淮河畔——《泊秦淮》古诗的随想日记

一、烟水朦胧的秦淮夜

暮色四合时,我独自站在秦淮河畔的石阶上。杜牧笔下"烟笼寒水月笼沙"的景致此刻就在眼前——河面升腾的雾气与月光交织,仿佛给整条河流披上流动的轻纱。游船划过水面时,橹声搅碎满河星月,岸边的灯笼倒影在波纹里扭成朱红色的绸带。

记得中学时第一次读《泊秦淮》,总不解为何"商女不知亡国恨"。今夜看着游船里举杯畅饮的游客,突然明白诗人当年的忧思。千年过去,秦淮河依旧承载着太多浮华与叹息。

二、穿越时空的对话

在夫子庙附近的古戏台前驻足,隐约听见评弹艺人正唱《后庭花》。"隔江犹唱后庭花"的典故突然鲜活起来。买盏荷花灯放入河中,看它随波远去时,恍惚与晚唐那个忧国忧民的诗人隔空相望。

历史碎片中的思考

  • 乌衣巷口的燕子是否还是王谢堂前的那群?
  • 画舫里的笑声可会惊扰河底的六朝旧梦?
  • 当我们在霓虹灯下自拍时,是否也成了诗人讽刺的"不知亡国恨"的现代注脚?

三、月光照亮的启示

深夜的秦淮河终于安静下来。坐在文德桥的石栏上,发现水中月影比天上更圆。这让我想起《泊秦淮》最后两句的警醒之意。或许杜牧想告诉我们:繁华从来都是易碎的琉璃,而历史总在循环相似的剧本。

归途经过李香君故居,墙角的野蔷薇在月光里开得正艳。突然觉得,这条河最动人的不是它的脂粉传奇,而是千年未变的——寒水依旧被烟笼,月光永远笼着沙。
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