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关于秋分的古诗

《秋分日忆故人》——记秋分时节的思绪

“金气秋分,风清露冷秋期半”——白居易《秋分》

清晨推开窗,凉意倏地钻进衣袖,才惊觉今日已是秋分。院中梧桐叶边缘泛起微黄,像被时光悄悄镀了金边。忽然想起白居易那句“风清露冷秋期半”,此刻竟与眼前景致严丝合缝地重叠起来。

一、古籍里的秋分印记

翻检书柜里的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,指尖停在“秋分”词条:“分者平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”忽然记起范成大《秋分后顿凄冷有感》中“候虫先报织,边雁始衔芦”的句子,那些藏在古诗里的物候密码,此刻正化作窗外蟋蟀的鸣叫与南迁的雁阵。

“燕将明日去,秋向此时分。”
——清·紫静仪《秋分日忆家人》

二、舌尖上的节气轮回

母亲照例端来桂花糯米藕,琥珀色的糖汁裹着藕孔里涨鼓鼓的糯米。这味道总让我想起陆游“秋分稻秀齐”的诗句,虽写的是田间稻穗,却莫名与齿间甜糯产生共鸣。厨房飘来新蒸螃蟹的鲜香,恰应了《东京梦华录》里“秋分时节蟹正肥”的记载。

三、光影中的阴阳平衡

正午特意在廊下立了根竹竿,果然不见斜影——古人所谓“昼夜均而寒暑平”的奇景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苏州文庙看到的晷仪,那些精密刻度里藏着多少先人对天时的敬畏。杜牧“银烛秋光冷画屏”的意境,或许正需在这般不偏不倚的光线里才能体会。

暮色渐浓时,西天突然铺开漫天火烧云,恍若元稹《咏廿四气诗·秋分八月中》描述的“风色翻成锦,云容欲变霓”。几只麻雀在电线上排成省略号,像是要给这个平衡的节气留下未完的注脚。

四、诗笺里的永恒秋色

临睡前重读纳兰性德《秋分》:“瘦影自临秋水照,卿须怜我我怜卿。”突然理解古人为何总在此时感怀——当昼夜在此刻达成微妙平衡,人心也最容易照见最真实的倒影。合上日记本时,一片银杏叶从窗缝飘落案头,这枚金色的书签,正标记着天地间又一个永恒的秋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