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悯农古诗其二》读后日记:一粥一饭的感恩
2023年10月15日 晴
今天语文课上学习了李绅的《悯农古诗其二》,当读到"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"时,我的眼眶突然湿润了。放学回家的路上,金黄的稻田在夕阳下摇曳,农民伯伯弯腰劳作的身影,与诗中描绘的画面完美重叠。
田间偶遇的震撼
路过村口王大爷家的菜地时,看见他正跪在田垄间除草。七十多岁的老人,膝盖上绑着厚厚的垫子,手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。我蹲下来帮他拔草,不到十分钟就腰酸背痛,而王大爷每天要从日出干到日落。
"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"——这句诗突然有了温度
厨房里的反思
晚饭时,妈妈做了我最爱的红烧肉。看着碗里晶莹的米饭,想起去年跟爷爷去碾米厂,稻谷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变成雪白的米粒。我默默把碗里的饭粒吃得干干净净,连掉在桌上的三粒米饭也捡了起来。
现代城市的孩子很难理解"汗滴禾下土"的分量。我们见过超市货架上包装精美的蔬菜,却没见过它们沾着晨露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模样;我们熟悉外卖APP的界面,却不知道从播种到收割要经历多少场暴雨和烈日。
行动的改变
我决定做三件事:1)每周六早上去农贸市场帮摊主整理蔬菜;2)把零花钱攒起来买优质种子送给村里的留守老人;3)在班级发起"光盘打卡"活动。也许正如诗中所说,只有真正体会过"粒粒皆辛苦",才会懂得"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"。
合上日记本时,窗外的月光正洒在阳台的盆栽小番茄上,这些我用外卖餐盒培育的幼苗已经结出青果。突然明白,《悯农古诗其二》不仅是唐代的诗歌,更是穿越千年的农耕文明给我们的温柔提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