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初秋古诗闲吟日记

初秋古诗闲吟日记

壬寅年八月初三·微凉有思

晨起推窗,忽见梧桐叶缘已染淡黄,方惊觉《初秋》古诗所云"不觉初秋夜渐长,清风习习重凄凉"竟已悄然应验。檐角铁马叮咚三两声,恍若孟浩然笔下"炎炎暑退茅斋静"的余韵。

一、古诗里的初秋意象

翻检案头《全唐诗》,那些沉睡的初秋诗句突然鲜活起来。王维"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"的澄明,杜甫"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"的怅惘,在纱窗外渐起的金风里层层晕染。最动心魄的还是刘禹锡"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"的豁达,此刻正映着书房墙上斑驳的光影。

二、闲庭得句

午后在小区园林漫步,见石榴初绽,忽得俳句三行:
"蝉声瘦入紫薇影
一脉新凉生砚底
却道天凉好个秋"
这大约就是古人所谓"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"的况味罢。石径旁不知名的野花结着籽实,倒应了范成大"秋日田家"里"笑歌声里轻雷动,一夜连枷响到明"的丰收意象。

三、夜读偶记

晚间重读《唐诗三百首》,发现初秋题材竟占四分之一有余。李白"长风万里送秋雁"的壮阔与李商隐"留得枯荷听雨声"的细腻,在这个空调余温未散的初秋夜晚产生奇妙共振。突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在此时节诗兴大发——当暑热与寒凉在天地间博弈,万物都成了会呼吸的平仄。

搁笔时,月光正斜斜爬上《初秋》诗笺:"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"。这穿越千年的诗意,此刻正在我的钢笔尖上,轻轻颤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