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江花月夜:一场与张若虚的隔空对话

春江花月夜:一场与张若虚的隔空对话

2023年10月15日 晴

今夜独坐阳台,偶然翻开《全唐诗》,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倏然跃入眼帘。那句"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"像一把钥匙,突然打开了记忆的闸门——上周夜游长江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。

一、江月何年初照人

那晚的月亮格外圆润,银辉洒在江面上,化作万千碎银随波荡漾。游轮划开墨色的江水,船尾拖出的白浪仿佛要把月光揉进深流。倚栏远眺时,恍惚看见千年前那位临江望月的诗人,他的青衫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,而我的防晒外套也在现代汽笛声中轻轻颤动。

"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"这穿越时空的叩问,此刻竟有了新的注解。江岸霓虹倒映在水里,与月光交织成流动的彩绸,古今光影在此刻完成了奇妙的叠印。

二、落月摇情满江树

行至江心洲时,岸边的垂柳在月色中显出朦胧的剪影。忽然想起诗中"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"的句子,摸出手机想拍下这景致,却发现镜头根本装不下这份意境。对岸高楼的LED屏正在轮播广告,红蓝光斑跳进江面,竟与自然月色达成了诡异的和谐。

同船的游客举着自拍杆喧闹,而角落里有个穿汉服的姑娘静静望着江水出神。她鬓边的步摇随船身轻轻摇晃,珠玉相击的细响,恰似那句"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"的现代注脚。

三、人生代代无穷已

归程时江面起雾了,月光变得毛茸茸的。游轮经过在建的跨江大桥,钢铁骨架在雾中若隐若现,宛如巨龙的骸骨。这让我想起诗里"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"的感慨——张若虚看到的或许是木质渔船与芦苇荡,而我眼前是万吨货轮与摩天楼群,但头顶那轮明月,确实从未改变。

下船时发现鞋面沾了江水,凉丝丝的触感突然贯通古今。那个瞬间终于懂得,所谓经典,就是能让不同时空的人,在相似的场景里产生共鸣。就像此刻日记本上的月光,与诗卷里的清辉,原本就是同一缕。

合上诗集,阳台上的绿萝正在月光里舒展叶片。忽然觉得,我们每个人都是江畔初见月的"何人",也都是被月光照耀的"代代人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