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

《静夜思》中的乡愁:一个异乡人的月夜独白

一、床前明月光

深夜的公寓里,我辗转难眠。窗外那轮明月,像李白笔下那般"床前明月光",冷冷清清地洒在木地板上。来这座城市已经三年了,每次看到这样的月光,总会想起老家院子里那棵桂花树。记得小时候,母亲总在中秋时把竹椅搬到树下,我们全家人就着月光分食月饼。

记忆里的月光

老家的月光似乎更温柔些。不像城市里被高楼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月光,故乡的月华总是完整地笼罩着田野,把稻穗染成流动的银浪。此刻闭眼,仍能闻到晒谷场上稻草的清香,听到池塘边此起彼伏的蛙鸣。

二、疑是地上霜

空调的冷气让窗玻璃凝结了水珠,月光透过这些水珠折射在墙上,确实像极了"疑是地上霜"的描写。这让我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回老家,看见父亲鬓角新添的白发,就像瓦檐下的薄霜般刺眼。微信家族群里,表妹昨天发了小侄女背《静夜思》的视频,奶声奶气地把"举头望明月"念成了"举头望月饼",惹得全家人发笑。

异乡的月光再亮,
照不亮老屋的窗棂;
城市的霓虹再艳,
比不上灶台的火星。

三、举头望明月

阳台上的绿萝在月光里摇曳,这盆从老家带来的植物,是母亲硬塞进行李箱的"乡愁"。她说:"想家的时候就浇浇水,好歹是故乡的泥土养大的。"现在终于明白,为什么古人总爱对月抒怀。此刻我像千百年前的诗人一样"举头望明月",突然理解了杜甫"月是故乡明"的感慨——原来月光真的会随着距离产生变化。

舌尖上的乡愁

楼下便利店的热食柜里,永远找不到老家早餐铺的烧饼夹油条。上周试着用网购的家乡辣酱做菜,却怎么都复刻不出母亲手艺的味道。味蕾的记忆比想象中更顽固,就像《静夜思》二十个字的魔力,能让所有游子瞬间穿越时空。

四、低头思故乡

手机屏幕亮起,是母亲发来的消息:"家里新腌了雪里蕻,给你寄了两坛。"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,砸在手机壳上发出轻响。这一刻真正懂得了"低头思故乡"的重量——不是文艺的感伤,而是具象的、带着烟火气的思念。冰箱里还有半包老家捎来的梅干菜,明天就用来蒸肉吧,让香气填满这个租来的厨房。

月光西斜时,我拍下窗外的月亮发到家庭群,配文是李白的诗。三分钟后,父亲回复了一张同样的月亮,拍摄角度明显是站在老家庭院里。两轮明月,隔着千山万水,在电子屏幕里静静辉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