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独钓寒江雪:冬日小记

独钓寒江雪:冬日小记

一、晨起见雪

清晨推窗,忽见柳宗元笔下"独钓寒江雪"的景致竟在眼前铺开。昨夜悄然而至的雪,为城市披上素缟,远处高楼如戴玉冠,近处枯枝裹银装,连平日里喧嚣的街道也陷入岑寂。我呵出一口白气,看它在玻璃上凝成霜花,恍惚间仿佛穿越千年,与那位孤舟蓑笠翁隔空对望。

"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"——此刻窗外的世界,不正是这诗句的现代注解?只是少了那叶孤舟,多了几行早归人的脚印,像五线谱上零星的音符,在雪地上谱写冬日的序曲。

二、雪中行思

裹紧羽绒服踏入雪中,每一步都发出"咯吱"的声响。行道树突然变成琼枝玉树,让我想起岑参"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"的妙喻。公交站台旁,几个孩童正用冻红的小手堆雪人,他们欢快的尖叫刺破雪幕,倒比"孤舟蓑笠翁"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。

记忆中的雪

这让我忆起儿时在乡下,祖父总爱在雪后念"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"。那时不解其意,如今见写字楼下的腊梅正破雪吐蕊,金黄花瓣托着晶莹雪粒,方知古人观物之细。雪与梅的较量,原是冬日的永恒命题。

三、暮归悟雪

黄昏时雪又簌簌落下,路灯将飘雪照成纷飞的银屑。手机弹出寒潮预警,却见街角卖烤红薯的老人仍在坚守,铁桶里飘出的白雾与飞雪缠绵,竟有"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"的意境。现代都市里,风雪依然在书写着新的诗行。

归家煮茶时忽有所悟:古人写雪求"孤绝",今人看雪得"温暖"。同样的白雪,杜甫见"窗含西岭千秋雪"是愁绪,而在我暖气充足的公寓里,却成了朋友圈里分享的九宫格。这大概就是时空赋予雪的不同注脚吧。

临睡前又望窗外,雪已停歇,月光将积雪照成一片珍珠母贝的光泽。不知明晨是否还能见到"独钓寒江雪"的景致?但至少今夜,这场雪已在我的日记里,留下了比手机照片更恒久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