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——清明踏青日记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

——清明踏青日记

四月的风裹挟着湿润的泥土气息,我撑着一把青布伞,独自走在郊外的小径上。杜牧笔下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的景象此刻就在眼前,细密的雨丝织成朦胧的纱帘,远处的山峦如同被水墨晕染的画卷。

一、雨中的思念

路过村口的古槐树时,树下的石凳空荡荡的。记得去年清明,祖父还坐在这里给孩子们讲介子推的故事。如今石凳上只积着几片被雨水打湿的槐花,像撒落的纸钱。这让我忽然懂得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的深意——那些擦肩而过的扫墓人,眼角都噙着同样的哀思。

二、春野的生机

转过田埂,雨幕中突然跃入大片金黄。油菜花在雨中开得恣意,几只白鹭掠过花田,惊起一串水珠。农人披着蓑衣在秧田里忙碌,嫩绿的稻苗排列成春天的诗行。这勃勃生机冲淡了先前的伤感,难怪古人要“借问酒家何处有”,或许正是想用杏花村的暖酒来调和这悲欣交集的心绪。

三、传承的温度

归途遇见邻家阿婆在教孙女做青团。蒸笼腾起的热气里,糯米混合着艾草的清香。“寒食东风御柳斜”,原来千年来的习俗从未改变。小姑娘踮脚把青团摆上供桌的动作,与壁画里唐代仕女祭扫的身影奇妙地重叠。

暮色中回望雨中的田野,突然明白清明不仅是祭奠的节日,更是生命轮回的见证。那些古诗里的雨丝和愁绪,最终都化作了泥土里萌发的新绿,年复一年,生生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