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怀古日记:江畔的千年回响
2023年10月15日 晴
一、临江而立
站在赤壁矶头,长江的浊浪拍打着赭红色岩壁,恍惚间仿佛听见金戈铁马的铿锵。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"大江东去,浪淘尽"的句子自动浮现在脑海,这片被历史反复摩挲的土地,至今仍散发着硝烟与诗韵交织的气息。
1. 遗址寻踪
导游指着江心那片芦苇荡说那里就是当年火烧连营的主战场。我凝视着平静的水面,试图想象建安十三年那个火光冲天的夜晚——周瑜的东风,黄盖的苦肉计,曹操的百万大军在烈焰中溃散。杜牧"折戟沉沙铁未销"的咏叹突然有了具象的画面。
二、诗碑巡礼
在东坡赤壁的碑廊里,历代文人的题咏如同时空隧道。陆游"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"的刻石已经斑驳,但笔力依然穿透石壁。最触动我的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题诗:"三国演义不过是/长江水泡的一个故事",这让我想起自己初中时在课本边角偷偷临摹《赤壁赋》的往事。
2. 历史褶皱中的思考
坐在怀苏亭里啃着武昌鱼,突然意识到所有咏史怀古诗的本质都是时空折叠术。李白把酒问月时看到的江水,与我此刻眼前的洪流其实是同一泓,只是人间已历千番轮回。手机里播放着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的吟唱,杨慎的词与罗贯中的小说、吴宇森的电影在此刻形成奇妙的互文。
三、夜色诗囊
傍晚在江边夜市买到本泛黄的《三国诗词集注》,摊主说这是八十年代印刷的绝版书。借着宾馆昏黄的台灯,那些熟悉的诗句在纸页间跳动:辛弃疾"生子当如孙仲谋"的激赏,王安石"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"的慨叹,还有杜甫"功盖三分国"的工整对仗。突然明白咏史怀古诗最动人处,恰在于让后人在平仄间触摸历史的温度。
(日记终)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