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古诗鹿柴游记:空山寻幽一日记

古诗鹿柴游记:空山寻幽一日记

一、朝发鹿柴

清晨薄雾中,我循着王维《鹿柴》的诗句踏入终南山。青石板路上露珠未干,"空山不见人"的意境扑面而来。背包里装着《辋川集》和素描本,耳机循环播放着古琴曲《幽兰》,试图还原千年前那位诗佛的视角。

1.1 苔径探幽

踩着覆满青苔的台阶上行,忽然理解"但闻人语响"的妙处——三只松鼠在栎树枝头追逐,发出类似孩童嬉闹的声响。阳光透过榉树叶隙,在岩壁上投下斑驳光点,宛如动态的泼墨山水。

二、午憩诗碑

正午时分抵达鹿柴遗址,发现后人立的诗碑旁竟有眼山泉。掬水洗脸时,惊起芦苇丛中的白鹭,恰应了"返景入深林"的景致。啃着干粮翻看诗注,才知唐代这里的养鹿场围栏叫"柴",顿觉古今时空在此重叠。

2.1 苔痕密码

用手机微距镜头拍摄碑文青苔时,发现某处苔藓排列似篆书"禅"字。或许这是大自然对王维"复照青苔上"的隔空回应?我将这个绿色符号描摹在笔记本上,旁边抄录了日文译本中的俳句:"鹿の声や/苔の文字を/読みにけり"

三、暮归悟境

下山时故意绕道西坡,果然遇见"深林人不知"的秘境。某棵古松的树瘤形似打坐的僧侣,树根缠绕成天然蒲团。静坐片刻,忽闻远处护林员的收音机飘来秦腔唱段——这当代的"人语响",让超脱的禅意顿时接了地气。

归途整理素材时恍然大悟:王维笔下的空寂从来不是真空,就像我今日遇到的松鼠、白鹭、护林员,都是"不见人"中的生机。手机相册里,晨昏光影在相同岩壁留下的不同轨迹,不正是"复照"的最佳注脚?

(日记后附水墨写生三幅:
1. 苔碑晴光图
2. 鹿柴遗址结构示意图
3. 树瘤禅者速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