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古诗《竞渡曲》中的家国情怀——一篇端午日记
五月初五的龙舟鼓声
清晨被窗外隐约的鼓点声唤醒,推开窗看见朝阳为云朵镶上金边,突然想起今天是端午。远处江面传来整齐的号子声,那是龙舟队在演练张建封《竞渡曲》里"鼓声三下红旗开,两龙跃出浮水来"的场景。
古诗里的端午魂
翻开泛黄的《全唐诗》,张建封笔下"雷鼓嘈嘈喧武昌,云旗猎猎过浔阳"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。古人用龙舟竞渡纪念屈原,而今人划桨时激起的浪花里,依然跃动着相同的文化血脉。母亲在厨房蒸着粽子,袅袅蒸汽中我忽然明白,粽叶包裹的不仅是糯米,更是《竞渡曲》中"大夫沉楚水,千载閟孤忠"的千年祭奠。
江畔的古今对话
午后漫步江滨,看见孩子们手腕系着五彩丝线,老人们在榕树下讲解"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"的典故。现代龙舟的碳纤维船身与古诗里的"两龙跃出"形成奇妙呼应,岸边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实时投屏在电子大幕上,却依然延续着"坡上人呼霹雳惊"的震撼效果。
粽香里的文化传承
晚餐时父亲斟满雄黄酒,说起他儿时在湖北看到的"万人齐著木屐"的盛况。我打开手机播放《竞渡曲》吟唱版,电子音韵与瓷碗碰撞声里,突然读懂"曲终人散空愁暮,招屈亭前水东注"的深意——这个用菖蒲装饰的节日,原来始终在完成古今之间的精神摆渡。
夜深整理端午采风笔记时,窗外飘来阵阵艾草香。电脑屏幕的光映着摊开的诗卷,现代日记与千年古诗在五月五的月光下,完成了关于文化记忆的接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