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中的西湖一日游
清晨的潋滟晴光
清晨推开窗,便想起苏轼笔下"水光潋滟晴方好"的句子。此刻的西湖正应了这七个字,朝阳将湖水染成碎金,三潭印月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。我特意带着诗集来到白堤,看游船划开绸缎般的水面,柳枝垂入涟漪,恍若千年前诗人所见之景。
水光潋滟晴方好,
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欲把西湖比西子,
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午后的空蒙山色
午后忽逢阵雨,湖面腾起青烟,远处的吴山顿时化作水墨丹青。躲进孤山脚下的茶室,透过雕花木窗望去,竟与诗中"山色空蒙雨亦奇"的景象重叠。雨滴在荷叶上滚动,像西子遗落的珍珠,难怪苏轼要用"淡妆浓抹"来形容——晴雨间的西湖,确如佳人千面。
茶室偶得
邻座老者见我在诗集上勾画,便说起苏堤春晓的典故。原来"总相宜"三字暗含禅机,晴雨皆是造化馈赠。我们聊到林逋"疏影横斜水清浅",又论及杨万里"接天莲叶无穷碧",窗外的雨渐渐停了。
暮色中的西子湖
黄昏乘船游湖时,晚霞将雷峰塔染成琥珀色。船娘唱起越剧小调,柔橹声中忽然懂得为何历代文人都要在此留下诗篇。这汪湖水承载着太多故事,白娘子的传说、苏小小的才情、岳飞的忠魂,都化作粼粼波光里的倒影。
归途经过平湖秋月,见有人正在石桌上临摹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。墨迹未干的宣纸被晚风吹起,仿佛七百年前的文字仍在与西湖对话。我终于明白,真正的传世佳作,从来都是诗人与山水共同写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