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秋日偶得:写秋天的古诗中的落叶与斜阳

秋日偶得:写秋天的古诗中的落叶与斜阳

一、晨起见秋色

清晨推窗,凉风裹着桂香扑面而来。院角那棵老槐树正簌簌抖落金黄的叶片,忽然想起杜牧《早秋》中"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"的句子。古人写秋天的古诗总爱用这般细腻的笔触,将转瞬即逝的秋意凝成永恒。

1. 落叶的私语

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去早市,每一步都像踏在唐诗的韵脚上。刘禹锡"自古逢秋悲寂寥"的感慨,与脚下这些打着旋儿坠地的梧桐叶何其相似。菜农们吆喝声里,瞥见巷口卖糖炒栗子的老人正往炉膛添柴,腾起的白烟让我恍惚看见白居易笔下"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"的意境——虽然诗中写的是冬景,但这份人间烟火气,正是写秋天的古诗里最动人的底色。

二、午后读诗札记

阳光斜照进书房时,特意翻出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。"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"的澄明,与窗外此刻的景致竟有七分神似。忽然发现古人写秋天的古诗尤爱用光影作画:杜甫用"无边落木萧萧下"勾勒轮廓,李商隐以"秋阴不散霜飞晚"渲染氛围,而李清照"红藕香残玉簟秋"的描摹,分明是工笔画的技法。

2. 斜阳的温度

傍晚散步至荷塘,残荷支棱在釉色水面,倒映着酡红的晚霞。这景象让我驻足良久,想起杨万里"秋气堪悲未必然,轻寒正是可人天"的豁达。写秋天的古诗里的斜阳从来不只是景物,范仲淹"碧云天,黄叶地"的苍茫里有家国,马致远"枯藤老树昏鸦"的萧瑟中见人生。归途遇见几个放纸鸢的孩子,他们的笑声冲淡了"万里悲秋常作客"的愁绪——原来秋日的温暖,就藏在这些古诗未曾写尽的缝隙里。

三、夜灯下的秋思

睡前整理书案,月光把窗棂的影子投在陆游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的诗页上。"三万里河东入海,五千仞岳上摩天"的壮阔,与此刻院中蟋蟀的微鸣形成奇妙的和弦。突然领悟到,写秋天的古诗最妙处在于平衡:杜甫既能写"八月秋高风怒号"的凌厉,也能作"清秋燕子故飞飞"的俏皮;苏轼"一年好景君须记"的欢欣,与李煜"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"的孤寂,本就是秋天这枚硬币的两面。

合上诗集时,秋风正翻动窗帘。这个用古诗丈量过的秋日,比往常更添几分厚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