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雪中初遇古诗梅花
清晨推窗,忽见院角一株老梅枝桠间缀满星白,恍若王安石笔下"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"的景致跃然眼前。这株栽种五年的素心梅,今年竟在腊月最寒时绽了第一朵花,花瓣薄如蝉翼却挺立如刃,让我想起陆游"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"的千古咏叹。
1.1 梅影入砚
取来青瓷瓶承接落雪,折两枝梅置于案头。花影斜映在日记本上,墨痕与梅姿交融,忽然领悟林逋"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"的构图之妙。梅枝曲折的线条,恰似黄公望山水画中的枯笔皴法,每一处转折都藏着生命的韧劲。
二、古诗梅花的精神解码
翻阅泛黄的《全唐诗》,发现咏梅诗竟有四百余首。王维"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"是游子柔肠,李商隐"寒梅最堪恨,常作去年花"乃迟暮之叹。而此刻窗外梅枝正与朔风角力,花瓣在零下十度中愈发晶莹,恰似苏轼"玉雪为骨冰为魂"的具象呈现。
2.1 香气的哲学
古人云"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",这清冷幽香竟能穿透三层棉帘。忽然明白张谓"不知近水花先发,疑是经冬雪未销"的困惑——梅之香气本就是一种视觉通感,当闭目细嗅时,脑海中自会浮现月下琼枝的影像。
三、梅事三记
辰时:梅梢积雪坠落,惊起飞雀两三,此情此景颇类杨万里"小雀踏枝惊雪落"的意趣。
午刻:阳光穿透冰晶,在粉墙上投射出梅影水墨,恍若八大山人的写意小品。
暮时:风携梅香入砚,竟使临摹《梅花喜神谱》的笔触多了三分遒劲。
这株古诗梅花教会我的,不仅是"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"的坚韧,更是"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"的生活美学。当夜色浸透窗棂,梅香与墨香交织成无形的诗行,在雪地上写下属于冬日的生命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