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泊船瓜洲古诗中的春日遐思

三月二十日 晴

清晨推开窗时,东风正挟着运河的水汽扑面而来。忽然想起王安石那首《泊船瓜洲》,"京口瓜洲一水间"的句子便随着柳絮飘进心里。书桌上的绿萝新抽的藤蔓攀着窗棂,像极了诗中"钟山只隔数重山"的蜿蜒意境。

一、古渡口的千年回响

乘轮渡前往瓜洲古渡遗址时,铁壳船犁开的浪花里仿佛沉淀着宋代的月光。站在锈迹斑斑的锚桩旁,突然明白"春风又绿江南岸"的"绿"字为何被称为诗眼——对岸镇扬汽渡的塔吊像现代版的京口铁瓮城,而脚下这片被江水冲刷千年的滩涂,依然保持着与北宋时期相似的地脉肌理。

二、明月何时照我还

傍晚在渡口博物馆看到明代《瓜洲续志》的复刻本,泛黄纸页记载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。玻璃展柜反射的夕照,恰似"明月何时照我还"的月光穿越时空的折影。忽然发觉这千古一问,问的何止是地理意义上的归途,更是精神原乡的寻觅。

归程时特意选了靠窗的座位,看暮色中的长江如流动的宣纸。手机循环播放着古琴曲《流水》,恍惚间觉得王安石的诗句正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,随着江鸥的轨迹渗入二十一世纪的黄昏。今日方知,所谓经典,就是能让不同时代的人,在相同的地理坐标上完成心灵的共振。

后记:在渡口文创店购得瓜洲水文图镇纸,结账时店员姑娘笑着说:"您也是被'春风又绿江南岸'引来的吧?"相视一笑间,古诗竟成了跨越千年的接头暗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