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水调歌头古诗

中秋夜读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有感

一轮明月照古今

今夜中秋,独坐庭院。抬头望见那轮亘古不变的明月,忽然想起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。"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"千年前的词句,此刻竟如此真切地叩击心扉。

跨越时空的对话

捧着泛黄的诗集,指尖摩挲着"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"的字句。月光穿过梧桐叶的间隙,在石桌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恍惚间,仿佛看见东坡先生正举杯邀月,衣袂飘飘。

"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"这二十个字,道尽人间多少无奈。想起远在他乡的故友,疫情阻隔三年未见;念及去年离世的祖母,再不能共赏中秋月。

月光下的沉思

院中桂花暗香浮动,蟋蟀在墙角低吟。手机不断弹出各种中秋祝福,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。忽然明白,我们这代人拥有了即时通讯,却丢失了"千里共婵娟"的诗意期待。

重拾古典的温度

合上诗集,取来毛笔临摹词句。墨香混着桂香,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格外清晰。"但愿人长久",写到这句时,听见邻居家传来孩童背诵《静夜思》的稚嫩声音,不禁莞尔。

这个中秋,因为与《水调歌头》的相遇而不同。科技再发达,终究需要古典诗词来安放灵魂。就像词中那轮明月,照耀过苏轼,如今也温柔地笼罩着我。

夜渐深,露水打湿了石凳。将剩下的半块月饼放在诗集旁,权当与古人共享。忽然懂得为何这首词能流传千年——它写的不仅是月色,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文化乡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