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十五夜·庭前独坐
暮色四合时,我搬了藤椅到院中老槐树下。风掠过《古诗十九首》泛黄的纸页,恰好停在《迢迢牵牛星》那篇,银汉清辉仿佛穿透千年,洒在今日的露台上。
一、星月之思
仰望天际,忽觉"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"的星子比往日更亮。邻居家孩童指着天空问母亲:"那颗最亮的是织女吗?"我不禁莞尔——原来这古老的意象早已渗入血脉。古人观星而生离愁,今人望月仍会怅惘,科技虽改换了人间,某些情感却如青铜器上的纹路般永恒。
二、庭树之语
槐叶沙沙作响,应和着"白杨多悲风"的韵律。这棵祖父手植的树,见证过多少"思君令人老"的叹息?树皮皲裂处停着只纺织娘,恍若《明月皎夜光》里"促织鸣东壁"的千年回响。我用手机拍下树影婆娑,屏幕的冷光与诗中的"烛烛晨明月"奇妙交融。
三、茶盏之悟
捧着青瓷盏,看茶叶如"胡马依北风"般在热水中舒展。微信提示音突然响起,是远在异国的友人发来《行行重行行》的英文译本。我们隔着时差讨论"相去日已远"的现代诠释——视频通话里她的面容,倒比古人"浮云蔽白日"的担忧真切得多。
夜阑小记
合上书卷时,发现露水已打湿了"客从远方来"那页。突然明白《古诗十九首》为何不朽——它们不是博物馆的展品,而是永远鲜活的种子,在每个时代的心田里长出不同的枝叶。此刻空调外机的嗡鸣,与千年前的蟋蟀声,在某个维度上正演奏着同样的生命乐章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