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蝉古诗的意思

《蝉鸣高洁处,心随脱俗声》

夏日记蝉

午后骤雨初歇,窗外的梧桐树上忽然传来一阵清越的蝉鸣。这声音让我想起虞世南那首《蝉》:"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"古人以蝉喻高洁,此刻这声声蝉唱,倒真像在洗涤尘世的喧嚣。

一、饮露之姿

推开纱窗细看,几只蝉正伏在湿润的树皮上。它们透明的翅膀还挂着雨珠,细长的口器刺入树皮,仿佛真如古诗所说"饮清露"而生。记得儿时总以为蝉是靠露水活着的,后来才知它们吸食的是树汁。但这种美丽的误会,恰似文人将蝉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——就像此刻,雨后的蝉鸣格外空灵,让人忘却它们其实已在土中蛰伏数年。

二、疏桐传响

梧桐叶上的水珠簌簌坠落,与蝉鸣形成奇妙的二重奏。古人偏爱将蝉与梧桐并提,或许因这树"一叶知秋"的特质,更衬得蝉声短暂珍贵。邻居家的小孩举着网兜跑来,惊飞了几只鸣蝉。突然意识到,我们总在捕捉生命的喧嚣,却很少像唐诗里那样,静听"流响出疏桐"的禅意。

三、居高声远

暮色渐浓时,蝉鸣转向高处的树梢。这让我想起诗的后两句——蝉不必依仗秋风,只因身在高处,声音自然能传得遥远。人生何尝不是如此?在写字楼加班的夜晚,忽然怀念起乡下外婆家的大槐树。那里的蝉鸣能穿透整个村庄,就像某些坚守本心的人,无需喧哗,自有精神的高度。

合上日记本时,月光已爬上窗棂。远处的蝉声渐渐稀落,但那些关于高洁与脱俗的思考,却像古诗里的意境般,在心头久久回荡。或许明天该去郊外走走,听听真正的"居高声自远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