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300到400的烟:一场关于记忆与消散的独白

2023年11月15日 阴

窗外的雾气与指间升腾的烟雾交织成一片混沌。这盒标价368元的香烟,是上周在便利店时鬼使神差买下的。烟盒上烫金的数字在台灯下泛着冷光,像某种隐秘的刻度,丈量着都市人难以言说的孤独。

一、燃烧的计量单位

300到400的烟,在这个价格区间里藏着微妙的阶级隐喻。比便利店20元的廉价烟多出几分体面,又够不上雪茄的奢侈作派。每点燃一支,都能看见淡蓝色的烟丝以0.5厘米/秒的速度化作灰白,就像银行卡里匀速减少的余额。

「其实根本尝不出差别」
「但贵一点的烟,咳嗽时会更理直气壮些」

二、雾中的时间褶皱

当第7支烟燃到滤嘴时,突然想起三年前在798艺术区看到的装置作品。那个用400支香烟排列成的钟表,每一根燃烧的烟管都是时针的分身。艺术家说这是「用消逝丈量永恒」,而当时的我正为刚涨到350元的房租焦头烂额。

此刻烟灰缸里斜躺的烟蒂,弯曲的弧度竟与当年展厅里如出一辙。300到400的烟,终究都逃不过被按灭在陶瓷器皿里的命运。

三、肺叶上的铭文

凌晨三点,最后一缕烟从空调出风口逃向夜空。这个价位的烟草总爱用「醇厚」「回甘」之类的词藻粉饰自己,可尼古丁受体从不在乎包装盒上的修辞学。就像我们总以为用价格标签能锚定生活的质感,却忘了所有燃烧物最终都会变成PM2.5的统计数字。

烟盒见底时才发现,所谓300到400的烟,不过是把焦虑卷在纸筒里,一场精明的自我赎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