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日记

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日记

四月五日,微雨初霁。晨起推窗,见天际云霞如绡,忽忆太白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之句,心绪竟随之飘越千年。今日授课时与学子共析此诗,笔墨间仿佛见长江烟波浩渺,孤帆远影与鹤同杳,遂提笔记此浮想。

一、云鹤与诗魂的相逢

“昔人已乘黄鹤去”的传说为楼阁蒙上仙气,而太白偏以“黄鹤楼”为凡尘送别的坐标。课堂上与学生争论:此鹤究竟是仙家坐骑,还是江畔常见的白鹤?有少年引《毛诗陆疏广要》云“鹤之白毛者能声闻于天”,忽觉太白笔下黄鹤既是实物,亦是载着诗心的意象——它既盘旋于崔颢“白云千载空悠悠”的时空浩叹里,又翩然于李白目送友人帆影的凝望中。鹤唳清越,恰似诗家掷地有声的句子,穿透岁月仍铮然作响。

二、烟花扬州与孤帆的辩证

学生问:“三月扬州百花如烟,为何偏用‘烟花’二字?”遂共查《唐音癸签》,方知唐人以“烟花”状暮春柳絮纷飞、花光朦胧之景。然太白妙处在于以秾丽景语写寂寥别情——扬州愈绚烂,愈衬出孤帆远影的怅惘。恰如鹤群迁徙时,唯有一只滞留在湿地,仰颈长鸣。那句“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哪里是单纯写景?分明是诗人将离思投入江流,任其与鹤唳一同东去。

课后寻鹤记

黄昏特往江滩观鸟,虽未见黄鹤,却有数只白鹭立于浅滩。想起陆龟蒙“自笑与人乖好尚,鹤家试浴倚栏杆”之句,忽然了悟:鹤在唐诗中从不只是禽鸟,更是精神符号。它既承载着求仙问道的超逸,亦寄托着士人孤高不群的襟怀。孟浩然此行往扬州,或许正似鹤鸣九皋,声闻于野,而太白伫立黄鹤楼头,以诗笔为友人铸就一枚永不沉没的舟楫。

归家展卷,见《李太白全集》中另有“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”之句。原来鹤影从未离去,它化作笛声萦绕楼阁,变作梅花飘落江城的每个春秋。今日与学生共读的岂止一首送别诗?分明是触碰到了华夏文明中鹤文化与诗学交织的经脉——那鹤翅掠过的轨迹,始终连着诗人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秘径。

小学学作文1000字

小学学作文1000字 篇1 时间,它是人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,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,他便悄然而去,不留下一丝痕迹。人们常常在他逝去后,才渐渐发觉,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。10年!10年可以发生一些什么呢?10年一棵小苗可以长成一课树,十年以后的我已经跟往昔大有不同,或许已经成为了有为之士,眼眸里闪现了几分成熟的韵味,亦或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