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鹰击长空,志在千里——记一次观鹰日记

鹰击长空,志在千里——记一次观鹰日记

晨光中的邂逅

清晨五点半,我裹着厚外套登上西山观景台。凛冽的山风呼啸而过,却挡不住我寻找那双金色眼眸的热情。忽然,一道黑影划破靛青色的天幕——是鹰!它舒展着近两米的翼展,在云层间盘旋,正如杜甫笔下"苍鹰画作殊,㩳身思狡兔"的英姿。

古诗中的雄姿

想起李白《观放白鹰》的句子:"八月边风高,胡鹰白锦毛。孤飞一片雪,百里见秋毫。"此刻眼前这只褐羽金雕,虽非雪色却更显凌厉。它突然收拢双翼如离弦之箭俯冲,又在接近地面时猛然振翅,这画面完美诠释了"鹰隼仪形蝼蚁心,虽能戾天何足贵"的傲骨。

岩壁上的启示

午后在断崖处发现它的巢穴。三只雏鹰正扑棱着未丰的羽翼,母鹰将猎物撕成细条耐心喂食。这让我想起《诗经》"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"的典故,猛禽的育雏竟透着人性化的温情。突然,成年雄鹰叼着蛇尸归来,蛇尾还在空中扭动,这惊心动魄的捕猎场景,恰似陆游"草枯鹰眼疾,雪尽马蹄轻"的生动写照。

暮色里的沉思

夕阳将鹰羽染成琥珀色时,我忽然领悟到这些天空霸主为何总被诗人歌咏。它们既是"风霜正惨凄,终岁常端正"的坚韧象征,又是"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"的志向化身。归途中山风渐歇,而那句"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"的壮美词句,久久回荡在心间。

这天的观察让我明白:当我们凝视鹰隼时,看到的不仅是猛禽的生存智慧,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自由与力量的永恒向往。或许明天黎明,我还会再来守候这份翱翔的诗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