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级散文精选:雨日独思日记
檐角碎玉与心潭涟漪
晨起时天色已是青灰,窗棂外密雨如织,恍若天公倾翻了一斛碎玉,簌簌地坠在檐角阶前。我独坐于老榆木书案前,沏一盏陈年普洱,看热气在潮湿空气里蜿蜒成虚无的篆文。这雨,下得颇有古意,教人无端想起李商隐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的句子,然此处非巴山,时令亦非秋,唯心境略同耳。
雨幕中的时空褶皱
雨丝在玻璃上划出千万道银痕,将窗外世界切割成模糊的色块。邻家瓦顶积了水洼,偶有雨滴正中其心,便漾开一圈又一圈涟漪,宛若时光在平静岁月里投下的石子。我忽觉人生亦如是,看似平淡的日常里,总有些细微事物能激起心潭深处的波动。昨日路过旧书摊,竟觅得一本民国廿年初版的《青丝散文集》,扉页有匿名读者用钢笔写的批注,字迹清峻如竹,墨色虽褪犹存风骨。此刻雨声潺潺,翻动泛黄纸页,竟仿佛与八十年前的某位灵魂隔空对话。
茶烟里的记忆拼图
普洱茶汤渐浓,色如琥珀,饮之则百转千回之味自舌底升起。这茶是去岁滇南之行所得,当时与友人在苍山下避雨,茶农屋檐悬挂的铜铃被风拨响,其声清越穿透雨幕。如今故人已远赴重洋,唯余这茶饼在罐中默默经历着后发酵,每片茶叶都封存着那段烟雨朦胧的记忆。忽然察觉,人生诸多相逢别离,恰似这普洱茶之转化,当时只道是寻常,却在岁月里愈发醇厚绵长。
雨中拾得的哲思片段
午后雨势稍敛,披衣至院中察看草木。蔷薇经雨洗后更见娇艳,花瓣上滚动的水珠折射出微型虹彩;而墙角的芭蕉则被雨打得破败,大片叶片垂落如倦鸟折翼。此景令人生出“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”的慨叹。自然万物各有其生存之道,荣枯皆循天时,人类何必总以自身尺度衡量天地?返身入屋时,鞋底沾带的青苔与湿泥,竟在石板印出深浅不一的痕跡,恍若无意间创作了一幅抽象水墨。
灯火下的文字溯游
暮色四合时雨复滂沱,遂点燃案头一盏宣德铜炉,任沉香屑在云母片上慢慢煨出幽香。摊纸磨墨,想将今日所思付诸文字,却觉任何修辞在自然伟力前都显得苍白。忽然记起《高级散文精选》中某位大家所言:“散文之妙,正在于以有限文字捕捉无限意蕴。”于是不再追求辞藻堆砌,只将雨声、茶香、书韵、墨痕皆化作笔端流淌的真心,任其在素笺上自然氤氲。写作至此,夜雨声渐疏,推窗见云破月来,满院积水晶莹如星子坠落——原来最精妙的散文,从来都是天地自行书写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