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二古诗词伴我度秋日
十月十九日 晴转多云
清晨整理书包时,那本墨绿色封皮的《高二语文选修》从夹层滑落。翻开泛黄的书页,杜甫的《登高》赫然映入眼帘:"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"忽然意识到,此刻窗外的深秋景致,竟与千年前的诗境如此契合。
《登高》赏析札记
杜甫这首七律创作于大历二年秋,诗人滞留夔州时。首联以工笔勾勒出秋日六种意象,急风、高天、猿啼、清渚、白沙、飞鸟共同构建出苍茫萧瑟的时空场域。颔联"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"更以宏大意象展现生命流逝与时空永恒的辩证思考。作为高二必背篇目,这首诗不仅要求我们理解格律对仗的精妙,更要体会其中"万里悲秋常作客"的漂泊之痛。
午后前往市图书馆,在古籍阅览室遇见李商隐的《锦瑟》。"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"的怅惘,恰与此刻备考阶段的心境产生微妙共振。斜阳透过雕花木窗洒在书页上,那些注解"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"的铅笔字迹,分明是三个月前自己写下的困惑。
诗词与现实的互文
返程时特意步行经过护城河,落日余晖将水面染成绛紫色。忽然理解为何古人总在秋日作诗——瑟瑟秋风的确能催发人对生命的沉思。柳永"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"的感叹,范仲淹"碧云天,黄叶地"的铺陈,此刻都成为解读现实的密码。捡起一片梧桐叶夹进笔记本,忽然想起下周三就要古诗词默写考试了。
《锦瑟》的现代解读
李商隐这首诗被收录在高二课本第三单元,教授说这是唐代朦胧诗的代表作。尾联"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"如今常被引用,但真正站在十七岁的节点上,才略微懂得那种对青春将逝的预感。或许就像现在,明明正处于所谓最美年华,却总在背诵古诗时莫名感到怅惘。
晚自习时把《唐诗鉴赏辞典》摊在物理题集旁,王维的"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"忽然让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。原来高二古诗词不只是考试重点,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图谱。当杜甫的秋声与李商隐的锦瑟在二十一世纪的晚风中共鸣,突然觉得那些平仄格律都活了过来——它们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穿越千年的生命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