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夜读书日记
——重读《高中生必背美文80篇摘抄》有感
窗外雨声淅沥,台灯在书页上投下暖黄的光晕。今夜再次翻开那本早已磨破书角的《高中生必背美文80篇摘抄》,恍惚间仿佛回到三年前第一次与它相遇的下午。
记得高一开学时,语文老师将这本厚厚的摘抄本发到每个人手中,封面上"高中生必背美文80篇摘抄"几个烫金字迹在阳光下闪着光。那时只觉得是沉重的课业负担,如今却在雨夜里品出别样的滋味。
一、文字的温度
重读朱自清《背影》片段:"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,穿着黑布大马褂,深青布棉袍,蹒跚地走到铁道边,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..."字里行间流淌的父爱,让这个雨夜变得格外温暖。忽然想起父亲上周冒雨来学校送伞的背影,竟与书中的描写如此相似。经典之所以为经典,大概就是能穿越时空触动人心吧。
二、语言的重量
鲁迅《故乡》结尾:"希望是本无所谓有,无所谓无的。这正如地上的路;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"这段话在摘抄本上被我用水笔画了重重的波浪线。当年背诵时只觉拗口,如今面临高考抉择,才懂得其中蕴含的勇气与决绝。每代人都要走自己的路,而美文就是路旁的灯盏。
"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"——王贞白《白鹿洞二首》
这句诗在摘抄本的第三十七页,旁边还留着当时用红笔写下的"高考倒计时238天"。如今只剩82天,终于明白古人为何对光阴如此敏感。雨声渐密,仿佛在催促着读书人珍惜这静谧的夜读时光。
三、永恒的回响
翻到李清照《声声慢》:"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"此刻窗外的雨声,与八百年前的雨声遥相呼应。原来人类的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,而美文就是承载这些情感的舟楫,渡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相逢。
突然明白编撰这本《高中生必背美文80篇摘抄》的深意——它不仅是考试的必备资料,更是为我们准备的人生行囊。当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这些文字会成为精神世界的基石,在迷茫时给予方向,在困顿时提供力量。
雨声渐歇,合上摘抄本,封面的烫金字迹在灯下依然闪亮。感谢这个雨夜,让我重新发现经典的力量。或许很多年后,我还会记得今夜台灯下的阅读时光,记得文字如何照亮一个平凡的夜晚。
最后以摘抄本中苏轼《赤壁赋》的句子作结:"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"美文正如这清风明月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我们何其有幸,能与之共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