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在狱咏蝉》引发的秋日随想
一、蝉声里的千年回响
清晨推开窗时,忽闻几声断续蝉鸣,蓦然想起骆宾王那首《在狱咏蝉》:"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深。"这穿越千年的诗句,此刻竟与窗外的秋蝉产生了奇妙共鸣。诗人身陷囹圄时,将满腔孤愤寄托于"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"的寒蝉,而今我站在阳光里听蝉,却品出别样滋味。
1.1 时空交错的诗意瞬间
书桌上的《骆临海集》被风翻到泛黄的那页,墨香里仿佛浮现出公元678年的秋日。御史台监狱的砖墙隔绝了自由,却挡不住蝉声穿墙而入。诗人以"无人信高洁"自喻,那声叹息至今仍在纸页间震颤。突然,窗外银杏叶飘落书页,今昔两种金黄在"谁为表予心"的诗行上重叠。
二、现代生活的蝉翼纹路
午后散步时特意寻找声源,发现小区老槐树上停着几只残蝉。它们薄翼上的纹路让我想起故宫博物院见过的唐代蝉纹银簪——骆宾王时代的女子,是否也曾在蝉鸣中把玩发簪?这微小的生灵,竟成了连接古今的活文物。
2.1 钢筋丛林中的诗意栖居
地铁站里听到有孩子背诵:"不堪玄鬓影,来对白头吟。"稚嫩的声音在电子广告牌下显得格外清越。忽然意识到,我们比诗人幸运得多。当代人虽也常有"露重风多"的困境,但至少能像这秋蝉般,在空调房的玻璃窗前自由鸣唱。归家路上特意买了莲蓬,学着古人"出淤泥而不染"的雅趣。
三、寒蝉启示录
黄昏时蝉声渐稀,重读全诗发现末句藏着大智慧:"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"原来诗人早已参透,蝉的警醒比同情更珍贵。就像此刻电脑弹窗里的社会新闻,何尝不是另一种"蝉鸣"?冰箱贴便签上抄录的"居高声自远",在暮色中闪着微光。
后记:夜间整理日记时,窗外最后一只秋蝉突然长鸣。恍惚看见月光里站着峨冠博带的诗人,与我隔空对望。原来真正的诗意从不被时空阻隔,就像这蝉声,从初唐的监狱一直响彻到二十一世纪的夜空。